一二三月份是旅行的淡季,所以信用卡高额开卡奖励、各种旅行相关的活动相对较少。所以就趁现在给大家聊一聊十年来信用卡、航空里程、酒店积分的未来的发展的一些想法。

信用卡

黄金时代

在我入坑的时候(大概是 2012 年),各个信用卡公司都才刚刚发力,开始推出各种高额开卡奖励来吸引大家申请。当时银行为了提升业绩,对于信用卡申请的限制很少,没有什么“五年两卡”、“同类型卡只能申请一张”的限制。只要你信用记录够好,一个月申请个六七张都没问题。当然高额的开卡消费也催生了一种神奇的消费模式——制造消费(MS),也就是通过购买现金等价物(Visa Gift Card、金币、银币、money order),然后再想办法把钱转为 checking 或者直接付信用卡账单来循环,直到把消费完全搞定。银行当时也为了拓展客户,弄出了红鸟、蓝鸟、serve、paypal cash、gobank 之类利于 MS 的工具。

可以说当时对于信用卡的讨论是最热烈的,各种博客也是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,我当时主要信息来源有两方面

  • 各个英文博客(BoardingareaFrequent MilerMillion Miles Secret):这些博主都是写的很详细很基础的内容,教我们如何 MS 如何找到信用卡的奖励,如何 reconsider 来快速通过信用卡。由于当时大家都是新手入门,所以各个博客百花齐放,都有新的东西。
  • 论坛(flytalk、mitbbs):当时由于羊毛众多,博主的内容可能慢一些,各种论坛就是大家获取最新消息的地方。flytalk 作为老牌的旅行论坛,有非常多旅行达人和信用卡老玩家,给的消息也很详细准确,爬楼收益很高。而 mitbbs 作为华人论坛,也有专门的 money 板块对信用卡的内容进行讨论,各路大神各显神通。

当时的做法很简单,申请卡——打电话 reconsider——通过 MS 完成开卡消费——获取奖励——关卡/要 retention——重复。如果你够狠、时间抓的够准,一年十几张卡二十多张都可以搞定,甚至有的卡还能反复申请,AA 卡这种 bug 让无数人快速成为了百万里程的拥有者。在摸清各种门道以后,我自己也开始写博客给大家普及介绍信用卡、里程、积分相关的知识,也收获了不少的 refer 奖励。

总之,把那 2-3 年左右称之为信用卡的黄金时代非常合适,MS+信用卡简直是无脑循环的永动机。

黑暗降临

当然银行也不是省油的灯,在发现信用卡申请被大家玩坏之后,开始逐步更改条款限制大家,尤其是那些拿了开卡奖励之后不消费或者直接关卡的人。信用发行商推出了下面一些让大家深恶痛绝的政策

信用卡公司也开始抓取那些有异常消费,购买 VGC 来 MS 的人,收回积分,关全家的情况也时不时发生一波。大家也开始收敛,只剩少部分的人继续激进 MS。不过信用卡的开卡奖励没怎么下降,申请难度尤其是短期大量申卡的门槛提高了。玩卡开始从每张都申请,转为了挑选更好的开始申请,先申请 chase 卡的策略。有规划的申卡成为了主流,部分更为激进的玩家开始寻找各种 bug 申请的办法。

同样的,那些发行 prepaid card 的银行发现大家都是用卡来走流水,而不是真正存钱在里面消费的时候,也开始各种关卡了。Blue Bird、serve 关了好几轮,walmart 也开始收紧 money center 的存钱规则,kate 也倒了。

各种博客也由于宣传太多关于 MS 的内容,被论坛的硬核玩家诟病,论坛也开始转向更为私密的内部社群交流。由于各种门道逐渐缩减,论坛的内容逐渐减少,博客也是越来越趋于同化。同一个消息,各大博客互相转载,只剩几个头部博客有银行 affiliate,天天发软文鼓吹一些性价比较低的卡。

当然英文博客中也有一股清流,DOC 的博客就非常不错,覆盖面很广信息也很快,甚至没有和银行合作,只做对大家最有利的事

疫情来了

猝不及防,疫情开始在美国蔓延。旅行的需求一落千丈,大家申卡的兴趣也是大减。一些对生活消费比较有帮助卡开始被大家所重视,大家也更看重能够长期持有的信用卡。各个银行的转变也很明显

  • 在航空、酒店联名卡中增加超市消费、餐馆、外卖方面的多倍返现,鼓励大家在非旅行的时候,也多刷刷航空、酒店卡。
  • 开卡奖励方面倒是缩水的不多,酒店卡反倒更加慷慨
  • 给的开卡消费的时间有所延长,出现了越来越多六个月(甚至一年)消费 xxx 获取开卡奖励的模式
  • 银行和生活方面的商家合作增多,比如 instacart、uber eats
  • 有的银行开始悄悄放宽批卡的限制(chase 的两年五卡在联名卡貌似不起作用了)

然而由于 MS 方法的逐渐萎缩,能快速完成开卡消费的方法也不多了,大家申卡的进度也趋于缓慢。大家也倾向于申请能长期持有的信用卡。

航空里程与酒店积分

远古时期

在 2012 年之前(或者更早)航空里程、酒店积分、会员计划基本就是经常出差的商旅人士才玩的。因为只有坐飞机或者住酒店,才能较快的积累积分以及提升会员等级。金卡、白金卡、钻石会员需要几十晚的入住或者飞行几十次,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是不可能达到的。里程的来源也主要是坐飞机或者住酒店为主,量比较少,相应的积分的价值也远比现在要高。

对于爱好者而言比较有技巧的玩法也两类,都是航空和酒店的绝对爱好者才会去做的。

  • mattress run:指住酒店获取的回报要超过入住花的现金,比如花钱入住参加活动,返回很多的积分,以及积累了多倍的有效晚房,然后冲击更高的会员等级。为了提高效率,你甚至不需要入住,直接远程想办法 check in 也可以。
  • mileage run:指为了赚取里程或者高级会员,去特意坐一些低价的飞机。因为之前飞行获取的里程是和距离直接相关的,只要机票够便宜,飞行获取的航段和里程收益反而会更高。
  • hidden city:指为了获取 A-B 的最低价机票,故意预定价格更低 A-B-C 的机票,然后最后一段不飞

由于大量的旅行是里程和积分的基础,所以对于留学生来说,主要还是从第三方预定平台定机票和酒店比较多。记得当时比较可玩的是 priceline,有技巧的人可以直接看出 bid 的是哪家酒店,可以省下不少的钱。

信用卡的入侵

而航空酒店联名卡的入侵彻底改变了大家玩积分的模式,信用卡的开卡奖励动辄 60k,甚至还可以转点,大家可以在短期内申请多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,凑出非常多的里程。比如当时的 British Airways(BA)里程就可以使用 Membership Rewards, Ultimate Rewards, SPG(现在已经转为 Marriott 积分),Marriott 积分来转换。而 BA 里程也可以用来出 AA 的机票,所以想要凑点分兑换里程票简直太容易了。

此外,信用卡还推出了多倍消费的奖励,用航空、酒店联名卡在对应地方消费,可以获取多倍积分,这也大大丰富了大家的里程来源。自此开始,航空里程和酒店积分不再是商旅人士的专属。普通人甚至留学生也可以凭借信用卡获取大量的积分,大家也更多开始关注积分里程的兑换。看到大家用积分住高端酒店、飞商务舱,就纷纷开始申卡,跟着各大博客一起撸羊毛。信用卡公司看到大家这么热情高涨,也纷纷推出各种史高开卡奖励,整个航空酒店联名卡市场都欣欣向荣。

大放水与贬值

超发货币会让通货膨胀,超发里程和积分当然会让积分价值不断下跌。曾经针对商旅人士设计的兑换表格,已经被各个信用卡玩家冲的稀巴烂。酒店的积分房越来越难订到,商务舱也是越来越难查到。大量放出的积分也催生了一些专职的票贩子房贩子,他们低价从信用卡玩家手里收购积分,然后通过旅行社或者其他方式联系到需要商务舱或者高端酒店(因为这两个利润率最高),那积分给他们订房或者出商务舱。这就进一步导致大家用积分越来越难。

酒店和航空公司当然也看到了这种积分泛滥的情况,现在去和信用卡公司争取把开卡奖励压下来是不太可能的,毕竟用户的习惯和期望都已经被培养完全了。举个栗子来说,现在如果出一个 $450 年费,开卡奖励只有 10k 积分的卡,估计会被大家骂死。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缓慢让积分贬值了,最简单的就是修改兑换表格,所以 AAUADelta 都开始修改自己的兑换表格,同时暗暗限制放给联盟其他航司的里程票。而酒店就更简单了,借着调整各个酒店等级的机会,把那些热门的酒店的等级都慢慢上调。

我们常说,用出去的积分才有价值,如果你持有一堆积分而用不出去,也只能等着慢慢贬值。曾经估值 2c/p 的 AA 和 UA 积分,在一波操作后价值缩水到 1.5c/p。而 delta 更是直接取消了兑换表格,价值直接跌成冥币。酒店也好不到哪去,hilton、marriott 价值也不断缩水,只剩下 hyatt 由于酒店数量较少,还维持 1.8c/p 左右的价值。

动态定价和现金为王

动不动就调整表格显然有点让大家不习惯,而且显得自己有点反复无常,那么有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呢?Delta 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解答,动态定价!顾名思义,动态定价就是把机票所需要的里程和当前的机票价格挂钩,举个栗子:

根据原来的兑换规则,洛杉矶-纽约的里程票定价是固定的,只跟仓位有关,不管当时机票价格多少钱;更改之后,机票上涨所需里程就上涨,下降里程票就下降。而最绝的是,delta 并没有公布 1mile delta 里程兑换现金是多少钱,如果固定 1.5c/p 的话,就意味着 10k 里程可以保证兑换到 $150 的机票,而不确定的话,delta 可以靠里程来限制里程票,比如 $150 的机票标价 30k 里程。

大家知道机票的定价已经有非常成熟的算法了,可以最大化航空公司的收益。而将里程票改为动态定价,也算是一劳永逸,可以不用再不断根据各条航线情况调整所需的里程。而在黑箱控制兑换价值,就可以牢牢把握大家手里里程的价值。这种方法对于新手来说倒不是什么坏事,使用里程再也不需要考虑划不划算,能用出去就行。而对于老玩家来说,本来可以根据各家里程的特性挑选合适的路线来获取最高的价值,现在只能躺平了。。

到目前为止,Delta、AA、UA 都已经开始执行一定程度的动态定价,相比之下,亚洲的航空公司还算厚道,没有跟上。酒店方面倒是稍微迟钝一点,首先开始的是淡旺季兑换,不过慢慢的 hilton、marriott、hyatt、IHG 也开始逐步开展动态兑换。可以预见,未来兑换的 sweet point 会越来越少,有需要直接兑换就行。

这里再提一下航空公司和酒店的会籍计划。曾经航空公司的高级会员和飞行的里程和次数是有非常有关联的,赚取的里程也和飞行距离有很大的关系,可以说真正是积攒里程。而现在,各家航空公司都更看中大家在机票上花了多少钱,飞行里程这个东西也是名存实亡了。酒店也是一样,花钱是一个硬条件,积分是按你花了的钱计算的,入住数量当然也是考量的一部分。从这个角度,以前 mileage run 和 matress run 的人会越来越少,毕竟收益跟花钱直接相关,就再没有什么漏洞可钻了。

关于未来

其实本来这篇文章是想跟大家讨论讨论信用卡、里程积分的未来,但是忍不住就总结了这么多年来整体的变迁。预测下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吧,年底看看今年能发生几条

  • 信用卡开卡奖励浮动不大,高端卡的开卡奖励会有上升 20% 左右
  • 信用卡增加跟其他商家的联动,推出更多报销和额外福利
  • 信用卡跟生活相关的返现类别继续增加,兑换方面也会指定某些类别可以获取更高的兑换价值
  • 里程和航空会籍跟飞行里程完全脱钩,只和飞行次数和机票上花的钱有关
  • 航空联名卡将增加对应航空机票报销福利
  • 相关博客继续缩减,同质化内容进一步增加

在各个具体银行方面我也预测一下 2022 年的情况

  • AMEX 继续清算大家钻漏洞获取的积分,限制部分人的 refer 功能
  • Chase 取消 524 限制,保留同类卡只能获取一张限制。Chase Sapphire Reserve 120k 开卡奖励
  • Citi 重新发布 prestige 卡,增加酒店、uber、航空方面报销,年费 $550
  • Capital one 继续增加兑换伙伴,但是不包含美国主流航司和主流酒店积分
  • Barclays 没什么动作,继续减少美国的信用卡发行
  • Wells Fargo 发布一波新卡,但是仍然没什么好卡,换汤不换药
  • US Bank 没什么动作,不会把三个 altitude 卡联动起来

不管怎么样,还是希望疫情快点过去,只有旅行需求起来,信用卡才能蓬勃发展。

不知道大家在这十年间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呢?欢迎评论区分享